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中考试卷

2016年岳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移动版] 作者:佚名
华语网,传播语文知识。欢迎访问thn21.com

岳阳市201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语文

亲爱的同学:

此刻展现在你面前的既是对你初中语文学习进行检阅的试卷,又是你展示自我、挥洒自信、实现梦想的舞台。希望你沉着冷静,让智慧在笔尖流淌,用细心为成功奠基。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内;

3.考试结束,考生不得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带出考场。

友情提示:网页文件无法完美展现加点字、下划线等试卷格式,我们准备了精心校对过的doc试卷,本卷暂无答案,如有答案会在下载页说明,如有需要请点此下载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禁锢(ɡù) 亵渎(dú)    滑稽(jī)   义愤填膺(yōnɡ)

B.撺掇(cuān) 羁绊(jī) 匀称(chènɡ) 众目睽睽(kuí)

C.憔悴(cuì) 蓦然(mò) 吞噬(shì) 怏怏不乐(yànɡ)

D.愧怍(zuò) 哂笑(xī) 啜泣(chuò) 销声匿迹(n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旁鹜   阔绰   点缀   莫衷一事 B.鳌头   嬉闹   溺爱   吹毛求疵

C.澄澈   分歧   勾当   随声附合    D.狼藉   澜语   拂晓   锋芒必露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当一个人对生活提出要求的时候,生活也会对他提出反向要求,___,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反复___自己有多大本领去满足生活的要求,___自己的能力与愿望是否匹配,然后再想办法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

A.而且  掂量   考查                  B.所以   掂量   考察

C.所以  思考   考查                D.而且   思考   考察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岳阳的东洞庭湿地,是候鸟栖息的天堂,每年有近5万只左右的候鸟在此过冬。

B.岳阳市志愿者人数已超过60万,一直以来,他们提供的无私奉献不仅有助于社会和谐,更有助于受助者。

C.2016年4月4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曹文轩荣获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

D.湖南省特色志《岳阳楼志》讴歌了有识之士先忧后乐,是一本汇集岳阳楼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文正”是作者范仲淹的谥号;第一段“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B.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现在一般称为国画,古代典籍和诗文中,一般将国画称为“丹青”。国画是以毛笔为主要工具在绢或纸上进行的艺术创作。

C.“稍逊风骚”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自赵翼的《论诗》,两句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D.“烟雨十里春深,落花轻覆草痕。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这首诗描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人生的主流应该是百折不挠的执著。

②不因暂时的成功而骄傲不前,也不因暂时的逆境而轻言放弃。

③一旦目标确定,就应义无反顾毫不迟疑地勇往直前。

④只有抱定一颗恒心,努力不辍,这样的人生才会诞生大河奔流的气度与风范。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7.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7分)

(1)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5)艰难困苦来临,不要惊慌,不要逃避,而要勇于挑战,自我锤炼,相信它极可能是来成就你

的,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以下(6)~(8)题只选做一题。(如每题都做,只记第(6)题的得分)

(6)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7)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8)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8.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一组连环画,回答问题。(3分)

华语网,传播语文知识。欢迎访问thn21.com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