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共30分)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意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咿哑(yǎ) 奔丧(sāng) 鞭挞(tà) 鳞次栉比(zhì)
B.瓦砾(lì) 字帖(tiē) 贮蓄(chù) 味同嚼蜡(jiáo)
C.恻隐(cè) 顷刻(qǐng) 媲美(pì) 九曲连环(qū)
D.偌大(ruò) 畸形(jī) 琐屑(xiè) 长吁短叹(yū)
华语网说明:网页无法完整展示doc试卷格式,答案为截图,太大,也未在网页中展示,如果你需要二次校对过的完整doc试卷,请点此下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自作主张 一反既往 不容置疑 断壁残垣
B.左右逢源 迫不及待 物竟天择 翻来覆去
C.一泻万里 在劫难逃 油然而生 通霄达旦
D.迥乎不同 五彩斑斓 顾名思意 顶礼膜拜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信客教地理绘声绘色,效果奇佳,它虽识字不多,但因阅历丰富,又常代人写书信,所以教起国文来也从容不迫。
B.暑假的一天夜里,也不知什么时候,睡梦中的我突然爬起来模模糊糊往外走,妈妈问我去哪儿,我说找蔡老师。
C.在创造的宇宙里,即使是如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样的大家,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非凡的灵感。
D.“泥人张”从鞋底下抠出的那块呢巴,快速的捏出了一年狂气,脑袋似瓢、眼睛奇小、栩栩如生的“海张五”。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社会风云的一角,写名士凡人的片段事迹,抒写一缕情丝,传达某种趣味。
B.政府不断继续加大公共服务事业,如关注教育均衡、食品安全等问题。这些都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C.我们常说的知识改变命运,实则是知识改变了你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从而对每一件事的态度。
D.在第26届“汤姆斯杯”羽毛球锦标赛上,中国男队折戟沉沙,其原因是队伍青黄不接的缘故。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但毕竟不是大海
④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
⑤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A.①③⑤②④
B.④③①⑤②
C.①⑤③④②
D.④⑤②①③
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蝉》和《贝壳》两篇文章都是短小的哲理散文,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
B.《智取生辰纲》一文,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色
C.“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许多剧种都有,川剧最为有名
D.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江河的叙事诗《星星变奏曲》,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望。
7.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仙李白于公元725年出蜀时所作。记下的是他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
B.颔联中的“随”字用的好,将群山和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C.“月下飞天镜”描绘了明月倒映入水面开阔、流速缓慢的长江中,犹如天上飞来的明镜,这是诗人仰视所见。
D.尾联转入抒情,“怜”“送”两词生动的地写出了“物”“我”两相依,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说话的目的是让人明白
…部分内容仅在下载包中提供…
10.在本文的论述中没有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比喻论证
B.举例论证
C.对比论证
D.引用论证
第II卷(共90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15分)
老王
杨绛
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②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④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⑤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