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中毕业学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客观题(30分)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踟蹰(chú) 吞噬(shì) 浩浩汤汤(shāng) 气吞斗牛(dǒu)
B.雎鸠(jū) 忏悔(chàn) 乐此不疲(pǐ) 选贤与能(jǔ)
C.俨然(yǎn) 荒谬(miù) 花团锦簇(zú) 千山万壑(hè)
D.滞留(zhì) 扶掖(yè) 踉踉跄跄(qiàng) 引颈受戮(lǜ)
华语网说明:网页文档仅供预览,本卷已经按华语网标准试卷格式整理并上传,如有需要请点此下载。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亵读 煞白 更胜一筹 芸芸众生
B.阔绰 诘问 物竟天择 持之以恒
C.羁绊 恻隐 张皇失措 歇斯底里
D.睥睨 荫庇 相形见拙 沿溯阻绝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
B.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C.黔南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客商针锋相对前来投资兴业。
D.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按照黔南州“一圈两翼”战略部署,为提升“大都匀”的城市品位和首位度,都匀市强化城市规划引领,加快完善交通路网,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打造生态景观,为把“都匀”建设成“都市”而奋斗。
B.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形势,中国海监局加大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C.“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闭幕。与会各方达成诸多重要共识,收获270多项具体成果,并发表联合公报。
D.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在经济领域果断应对、措施有力,在民生领域高度重视、持续投入,均取得良好效果。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照料自己么!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C.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D.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②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③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④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⑤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A.⑤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① D.④③②①⑤
…部分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8.翻译句子。(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9.甲乙两则文段都运用 的论证方法,甲文论证出 的观点,乙文论证出_ 的观点。(3分)
(三)阅读文段,完成20~23题。(11分)
①多年前,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学习讲座的常委们各个神情严肃,正襟危坐,全神贯注地倾听科学家讲解一个“惊天动地”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有道是“天变不足畏”,可今日之“天变”——全球气候变化,已在广泛深刻地影响和危害人类的根本利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无善举,后患无穷。
②都说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今日之“天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行动中如何分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如何在“低碳经济”领域夺取竞争优势,而穿梭往来、吵吵嚷嚷。国际公认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组织IPCC发出警告,最近50年主要是由于排放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大幅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致使全球气候变暖。1906年至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若在一家一户,这点变化或不易察觉,但在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却已是危机四伏。山地冰川和格陵兰冰盖在加速融化,海洋升温引起海水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增强。预计到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可能升高1.1℃至6.4℃,在短时间内达到甚至超过近1万年来的最高值。到那时,已经体现在冰冻圈、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等诸多方面的气候影响会更加严重,高温、热浪、强降水、台风和飓风将不断来袭。
③“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我们着什么急?”的确,近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责任在发达国家。美国国家和海洋大气管理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由工业革命前1750年的约280ppm,上升到2008年386ppm,超过了近65万年以来的自然变化范围。发达国家无疑应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承担更多的义务。但也不能不看到,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难免总量大、增长快,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量的主要来源国。
④天下如此堪忧,我们不能不忧!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毕竟还是阶段性的;气候危机初露端倪,却是趋势性的。经济复苏或可倾力而为,“绿色复苏”断难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