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中考试卷

2017年中考语文《木兰诗》一课试题集

[移动版] 作者:佚名

2017年中考语文《木兰诗》一课试题集

说明:

①2017年中考卷中涉及《木兰诗》一课共26处,其中有两处关联度不高。

②各地重复题分别收录,以突显该题重要性。

③通过本份试题,你可以很容易的预测2018年涉及该课的重要知识点及考查方式。

④华语网独家精品资源,你可以先在各大搜索引擎查找,也可以到各大书店查看。

以下网页文档内容及格式不完整,如有需要,请点此下载doc文档及答案(下载页第一份是本课朗读,第二份是本份资源)

一、默写题

2017毕节

⑺《木兰诗》中反映军情紧急,急速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宜宾

(1)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木兰诗》)

2017青海

(3)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017湘潭

(1)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部分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2017泸州

(1) _____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二、选择题

2017天津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采用互文手法,写历经多年征战,有的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诗人以“佂蓬”和“归雁”自比,表达了久居边塞,盼望回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运用典故,写为回报百姓盛情要像孙权那样弯弓射虎,突出了诗人的“少年狂气”。

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坚固而蓬勃生春。(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中“辽远的一角”指解放区,它明丽而充满生机,诗人对其饱含向往之情。

2017泰安

5.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醉能同其乐,醒能叙以文者,太守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部分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D. 戏剧是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按内容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威尼斯商人》就是一部喜剧。

三、阅读题

…部分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四、综合性学习题

2017云南

9.成长岁月中,我们收获了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友情,也从语文学习中收获了许多。请根据本次班会主题,结合以下人物中的一位谈谈你的收获。(3分)

杜甫  白求恩  花木兰  邓稼先  苏轼  保尔·柯察金  李清照

我选的人物:__________;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北部湾

21. 班上开展主题为“见贤思齐,崇尚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做以下的准备。

(1)【观点论述】英雄一直是根植于民心的榜样形象。可是,一段时间以来,花木兰被小品另类演绎,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的事迹屡遭质疑。“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英雄”,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英雄与国家、民族、个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认真审视、深入思考、鲜明表达。请围绕话题,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4分)

 

(2)【故事链接】右图与教材内容有关,请将该故事简要叙写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3分)

(3)【撰写对联】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巾帼英雄。下面的对联拟描述其中的两位,只有上联,需续写下联。(1分)

上联:穆桂英挂帅出征立伟业

下联:

2017孝感(试题关联度不高,仅摘录材料)

孝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请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并按照需要完成孝文化专题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近两千年来,孝感孝子层出不穷,仅明清县志记载,孝感有名有姓的孝子就多达493名,在《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孝,即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竹生笋的孟宗;武汉黄陂有木兰庙(曾隶书孝感),当地人都认为代父从军、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孝女。


2017年中考语文《木兰诗》一课试题参考答案

一、默写题

2017毕节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017宜宾

(1)对镜帖花黄

…部分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2)(3分)南北朝时期,突厥犯边,花家无适龄男丁应征,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1分),征战疆场,屡建功勋(1分),凯旋回朝,辞官尚书,荣归故里(1分)。(起因、经过、结果,意到即可。)

【解析】观察图片和图片上的字,再结合题干中的“与教材内容有关”,可知右图人物是花木兰,与之相关的故事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然后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关于花木兰的相关故事的积累,写清楚起因(突厥犯边,花家无适龄男丁应征)、经过(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结果(凯旋回朝,辞官尚书,荣归故里),注意语言简洁,不超过规定的字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