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中考试卷

201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移动版] 佚名

201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初中学业水平统一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正确。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鉴赏(jiàn)    监督(dū)      豁然开朗(huò)

B.簇拥(cù)      着落(zhāo)    不屑一顾(xuè)

C.懊恼(ào)      玲珑(lónɡ)    隐天蔽日(bì)

D.攀登(pān)     心绪(xù)     一代天骄(jiāo)

说明:本份资源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但网页文档仅为TXT文档,格式及内容不完整,且不能直接打印使用,如果你需要完整格式的doc试卷及答案,请点此下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赋闲   斟酌    奇山异水

B.争辫   奇迹    别具匠心

C.恳求   摇篮    珠光宝器

D.应酬   婉惜   三顾茅芦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科技引领发展,倘若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我国走进人工智能时代计日可待。

B.介绍广西风物、故事妙趣横生的《广西逸事》丛书,是献给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厚礼。

C.原是当年最高建筑的电视塔,如今隐没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已无一技之长。

D.这天风和日丽,南湖沿岸紫荆怒放,游人如织,让大不禁感叹:“人间最美四月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众多球迷汇集到世界杯举办地,谁都不能否认这不会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B.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C.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令人瞩目。

D.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深刻的思想内涵。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真是献丑了。”小云拿自己的书法作品向长辈请教,“初学不久,技艺不精,敬请雅正”

B.送考仪式上校长热情致辞:“一将功成万骨枯!衷心祝愿同学们得偿所愿,中考大捷!”

C.“广播已说要放包安检,你没带耳朵啊?”车站工作人员批评直接背包过安检的小林。

D.同学提醒我:“记得坚持锻炼哦!”我回应她:“放心吧,我没忘,你不必多此一举。”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面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给予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它是一种最好的心灵涵养方式。阅读可得良师益友,___________;阅读让入心生安宁,___________;阅读亦能怡情养颜,___________。

①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多年沉淀积累,琢颜如玉

②李涉语:“偷得浮生半日闲。”静坐一隅捧卷而读,内心澄激

③于谦有诗:“书卷多情似故人。”穿越时空倾情交流,耐畅淋漓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一门父子三词客”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苏轼为“大苏”。

B.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其代表作。

C.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加冠礼,仪式上男子束发戴帽,后人就常用“冠”或“加冠”表示成年。

D.“飞来山上千寻塔”“方七百里,高万仞”中的“寻”“里”“仞”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8.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骆驼样子》中,“他只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作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物……

他的家庭是沙漠中的一个小绿洲”,这里的“他”就是被祥子看成圣贤的刘四爷。

B.真假孙悟空都神通广大,沙僧、菩萨、玉帝、唐僧、地藏等均不能辨出真假,直至来到如来佛祖面前,被佛祖轻而易举判出真假。真悟空打死假悟空,师徒团聚。

C.格列佛在慧骤国遇到很有理性、观察敏锐而且判断正确的慧骃马,对它项礼膜拜,学它走路,模仿它说话的腔调。当慧骃马要求他离开时,格列佛非常悲伤。

D.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鲜明地概括出人物的特征,如“豹子头”,突出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神行太保”则突出戴宗能“程途八百里,朝去幕还来”。

二、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2分,共6分)

炎黄子孙的情意结—中国结

采薇

①中国结作为我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古人的铜镜背后一般都有绳纽,可以系上绳饰,方便手持。后来,窗帘、帐钩、笛箫、香袋等下方常系有美观的装饰结。几千年来,这些美丽的绳结代代流传,它们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因其外观对称精致,符合我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的描写来看,中国结在清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品,而且已经不局限在女性服饰之中。只不过那时不叫“中国结”,而叫“络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