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中考试卷

2019年湖北省宜昌市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移动版] 佚名

2019年湖北省宜昌市语文中考试题

汉字( 10分)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hè(    )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关霞wèi(    )。”(刘义庆《世说新语》)

②带雨有时种竹,关门无事锄花;拈(    )笔闲删旧句,汲(    )泉几试新茶。(陈继儒《小窗幽记》)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选项填充到相应的括号内。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    )意;一偈不参,而多(    )意;一勺不濡,而多(    )意;一荷不晓,而多(    )意。淡宕故也。(陈继仿《小窗幽记》)

A.禅         B.画         C.诗         D.醉

华语网说明:我们提供的所有2018年中考试卷均为二次校对过的doc文档格式试卷,此处仅为网页预览文档,加点字、下划线、图表等格式不完整,如果你需要精校试卷及答案,请点此下载

3.最初的汉字大多都是利用象形符号创造出来的。如:门()、休()、明()等,就是古人日常生活在文字体系中留下的记录。请根据下列两组汉字的形符,推测一下它们分别与哪类事物有关联。

A.盛、盎,盏、盈、盟

B.酿、酌、酪、酬、醋

4.亲属关系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伦理关系,请各用一个字将下列亲属关系填充完整。

父之兄曰(    ),母之弟曰(    ),兄之妻曰(    ),弟之子曰(    )。

5.请将下边的文字誊写一遍。

原文:研表究明,人看在字时,会动自字将排好。

誊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60分)

群文汇读

文房四宝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化图腾。北宋作家苏易简《文房四谱》一书,详尽展示了笔墨纸硯的辨识与妙用,完美重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意趣。学有余力,值得一览。

文房四谱(节选)

◆苏易简

【笔】《墨薮》云: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入九月收囗,取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妙,今之小学①者言笔,有四句诀云;“心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

【墨』《墨法》云: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②作挺③火烟上熏之一月可使。入紫草木色紫,入秦皮木色碧,囗色俱可爱。

【纸】《资暇》云: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囗,松笺其来旧矣。元和之初,薛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情其幅大,不欲长剩,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栽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笺。

【砚】或云:端州石砚匠识山石之文理,遭之五七里得一窟,自然有圆石青紫色,琢之为砚,可值千金。

【注释】① 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②溲(sǒu):调和。③挺:硬而直,这里指块状的墨。④自然:天然。

6. 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绝(     )    使(     )    尚(     )    是(     )

7. 请将“其”“也”“之”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

A.八九月收囗    B. 囗色俱可爱    C.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囗

8. 请用六个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熏之一月可使

9. 请翻译《文房四谱》(节选)中有关【砚】的文段。

10.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历代文人最钟爱的笔、墨、纸、砚,有许多连同产地一起成了享誉古今的知名品牌,请各举一个这样的品牌名称。

笔:__________  墨:__________  纸:__________  砚:__________

11. 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含有“笔”“最”“纸”“”中任意一字的一联古诗。

人文悦读

李可染

①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画家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几千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以至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②写字画线最根本的一条是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古人名之曰“平”,这是笔法的基本規律,“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最好的形容,只有明白了“平”的道理,然后才能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顿、轻、重,疾,徐等变化,用笔的变化是无穷的,但无论怎么变化都要力量基本平均。所用力量不能悬殊太大,黄宾虹说幼时学书法,开头写“大”字只有五个“点”,就是起落笔太重、行笔太轻,力量悬殊,形成线条的空虚。书家把这叫做“系马桩”。

③唐人画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可以意到笔不到,决不可笔到意不到,行笔要高度控制,控制到每一点,所谓“积点成线”,这才能有意识地支使线条反映出细緻、微妙的内容。画线决不能象骑自行车走下坡路似的直冲下去,也不能象溜冰似的滑了过去,这种用笔看似痛快实则流滑无力。发孤用笔,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古人叫“留”,又曰“如屋漏痕”。这是笔法中极重要的一点,达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下很大功夫。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