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上册语文

山东德州市夏津县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移动版] 佚名

9.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完成表格。(4分)
名著 人物 情节 主题
《(1)》 孙侦探 (2) 旧社会不让好人活
《水浒传》 毛太公父子 (3) 官逼民反
《儒林外史》 严贡生 敲诈王大、王二 (4)
 
(二)古诗词阅读(9分)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宋]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昭君怨”是本词的词牌名。从词的字数来看,属于小令。
B.开篇写夜听名曲,本是乐事,一个“惊”字,却似乎引起了怨恨:一旦梦醒,袭来的是离愁。
C.笛声、绿窗、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织成一幅有声有色、浩渺幽清的图画。
D.下片“欲去又还不去”实写分别情景,伤离别终须别,但迟迟没成行,难舍难分。
11.赏析“新月与愁烟,满江天”两句的写景特点。(3分)
 
12.本词最后两句“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足见苏轼文笔之高妙.请做分析。(3分)
 
(三)课内外文言文阅读(20分)
(甲)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廉范克敌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逸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展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注释】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望其旗靡(    )    (2)会匈奴大入塞(    )    (3)范兵不敌(    )
14.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夫战,勇气也。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5.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两处)。(2分)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17.这两场都是以弱胜强的战役,请分别概括他们取胜的原因。(4分)
华语网说明:下载打印Doc完整格式文档请点此
(摘自财讯网有删改)
19.下列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鲁迅作为代表民族魂的形象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B.材料二,鲁迅诗句中传达的精神历久弥新,其品格已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C.材料三,鲁迅作为中国版画之父,一生收藏国外三百多位艺术家的两千多幅版画作品。
D.三则材料既有后人对鲁迅先生历史地位的高度概括,也有他在美术、版画方面对当代艺术家的启示,表达了艺术家们在继承与发扬中对先生的缅怀。
20.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述你感受到的民族精神。(3分)
 
(五)大阅读(20分)
读屈原
梁衡
①薄暮冥冥,我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读你的《涉江》。心灵的底片便慢慢地烟染上一层层殷(    )红,渐深的暮色也仿佛笼上一层悲戚的色泽。那神奇瑰丽的想象连同泪罗江畔孤独清高的身影,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
②这是一篇百读不厌的千古名篇。每次阅读,总有一种感动淹没我的心。你也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曾在一个落寞而寂寥的深夜.入梦般的想象一颗孤独的灵魂在泪罗江畔或是高峻蔽日的深山之中伴随着自己高远的理想怎样孤独的漫游。如血般的残阳拉长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鸣。但你只将凝聚着的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自己的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
③此刻。你的足音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襟的今夜.走向我阅读的今夜。走向我审视自己灵魂的今夜!依旧是那阵秋冬的绪风,依旧是那般凄寒。你是否依旧一步一回头地望着你的家乡。望着你的祖国?你是否依旧在泪罗江畔执着地守望,守望着能回到祖国.再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那么,又会有谁能彻悟你凝固在深山之中的沉痛?如果说.生命的过程恰好是从激越走向安xiáng(    );如果说,人生的岁月必定是从绚烂走向平淡:那么。你那伟大的思想及远大的理想都随滔滔不息的汨罗江水一同远逝了吗?或许.我们只能在那空蒙浩瀚的疏星中读到你的消息,只能从那瑰奇绚丽的篇章中读懂你的思想,读懂你那颗忧郁而滚烫的爱国心,读懂你那种长存于尘世间的顶天立地的精神。而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