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非课标

父母的心: 断难忍痛,终不割爱

[移动版] 鲁修贤
华语网,传播语文知识。欢迎访问thn21.com

《父母的心》: 断难忍痛,终不割爱

《父母的心》(川端康成)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穷夫妇几经犹豫,最终拒绝了优越的条件而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旨在表现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小说一波三折,行文颇有波澜而曲折动人。全文共有17个自然段,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算是破题吧,写穷富两家同在一艘轮船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关系。第二部分(3—6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写高贵的妇女想领养穷人的一个孩子。这里,穷父亲“表情却十分犹豫”,要“和孩子的妈妈商量”,潜台词自然很多,所以形成了之后的多次“决定”,造就出本文情节的曲折性。假如一开始就写贫穷夫妇断然拒绝,一个孩子也不送,这样就不能体现父母为孩子着想的心理,显得极不真实,既不能充分表现父母爱子之深挚,同时也使文章读起来平淡无味。因为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而现在这样写的好处就多了:尊重生活的本来面目,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其如此,才能凸现父母的贫穷之态和爱子之心,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致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第三部分(7—12自然段),作为故事的发展,铺陈穷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换送子女给富太太的经过。穷人夫妇三换孩子,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更加具有了艺术魅力。第四部分(13—16自然段),则是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换子已为矛盾冲突蓄足了势,这最后一次是要索回女儿,人物的矛盾冲突至此发展到了顶点,扣人心弦。其间的情感震撼,理所当然地让我们明白柯罗里的极言:“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第五部分(17自然段),小说的结局,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朴素的结尾就只有这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却使人不能不感觉到整个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可怜天下父母心!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在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在送走长子时,在用次子换回长子时,在用女儿换回次子时,在要回女儿时,“那位父亲”和他的妻子的真善美的心理心地天地可鉴——父母的心是一片爱子之心!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爸爸妈妈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在浓浓的亲情中体现出爱的崇高。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无不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深深的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这也正是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所尽情赞美和歌颂的啊。

综观整个故事,作者打破常规思维,从相反的角度(父母本应爱孩子,却将孩子送人)入手,始终牢牢地抓住读者,使人不由得憋着一口气读完,并且回味无穷,心头那份厚重的亲情,那种血浓于水难以割舍的伟大的爱,久久挥之不去。文章语言朴实,实中见真,真中见情,读者在笼罩着淡淡的哀怨氛围中深切感受到了伟大的人间真爱,犹如酌饮一杯陈年的佳酿美酒,心灵受到一次重撞的同时,也得到一次洗礼。

`
华语网,传播语文知识。欢迎访问thn21.com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