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探究性阅读
《国宝——大熊猫》介绍了大熊猫温驯的性格、名字的来历、生活习性、繁殖能力等等。掩卷之际,我们对大熊猫的认识自然加深――
1、退避而获庆幸。大熊猫是现存最古老、也是最濒危的物种之一,被称为“活化石”。目前,全世界圈养的大熊猫约有160只,野生大熊猫仅存159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四周的崇山峻岭之中。大约两百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初期,大熊猫曾在我国南部大量繁殖。到了更新世晚期,欧亚大陆冰川的侵袭使气候越变越冷,很多和大熊猫同时代的动物,像剑齿虎、猛犸等都因此而纷纷灭绝,只有大熊猫退到高山深谷,躲避了灾难。
2、选择而获传承。大熊猫惯于流浪生活,从来没有固定的住处,总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移。夏天爬上凉爽的高山避暑,冬天又迁到比较低洼和避风的地方。它们早晚出来寻食,白天就栖息在竹丛中,或是爬在树枝上晒太阳。它们的食量很大,一只大熊猫每天能吃20公斤竹子。为了生存,在无能猎肉为食而又无其他食物可供充饥的情况下,只好大量吞食容易获得的翠竹为生,代代就以嫩竹清泉度日,成了“竹村隐士”。
3、忍耐而获考验。大熊猫特化以低营养、低能量的竹子为食的食性表示生态位狭窄,通过压缩食物的宽度来避免竞争。大熊猫正是依靠最广泛分布于北温带、营养低劣却贮量丰富而稳定的食物,采取尽可能减少活动范围和活动量、多休息以节能的特殊活动方式存活至今。它们不惧严寒,既为第四纪冰川中走过来的勇士,哪怕气温零下4℃-14℃,仍穿行于白雪皑皑的竹林中;不怕潮湿,终年在湿度80%以上的阴寒森林中度过;更是从来不像黑熊等动物需要树洞或岩洞冬眠。
4、娇憨而获青睐。熊猫的外表特别招人喜欢,简直不能抵御。而关注大熊猫并非视之为宠物,关键在于把它的价值、魅力等展现给公众,获得人们对保护工作的支持,从更广泛的角度做对其有益的工作。熊猫始终都是指示物种,大力开展大熊猫保护的科学研究,就是要在大熊猫的资源监测、种群生态环境、疾病的防治、饲养繁育的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取得突破和提高。
全方位解读大熊猫,我们还可以多样化地去探究。或如生物学家,查找有关其特点、生活习性的资料,作出一份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或像摄影师,查找其图片,并对图片作简单的描述,制成一个小型的主题摄影集;或仿记者,查找熊猫在外事活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据以整理成一则消息;或当环保志愿者,写一份保护大熊猫的倡议书;或试导游,向游客介绍我国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特色与熊猫的生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