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看牵牛织女星》中的杜诗苏赋
(448200)湖北省沙洋县长林中学 鲁修贤
杜牧的《秋夕》诗和苏轼的《赤壁赋》中的一组骈句,不仅大为《卧看牵牛织女星》增色,同时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想内容:杜诗引线,可藉以强化重点;苏赋点珠,可藉以突破难点——
一、杜诗引线。作者在题记中引了杜牧的《秋夕》诗,正文第一、二段花大量篇幅介绍西方和中国有关牵牛织女星的神话传说,第三段再回头阐释《秋夕》诗的内涵。文章第四段才正式开始作科学意义上的说明。说明的内容层次分明地回答了四个设问句所提出的问题。四个问题,由谈牛郎星说开去,涉及光年、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天文知识,在空间上构成由近及远的关系,沿着人们观察天空的视线方向进行介绍。第一个设问句:“那么牛郎在哪里呢?”上承第三段,解释杜牧的诗并提到了织女星,下启第四段,在这一段,逻辑惯性使然,顺乎天理地说开了牛郎星。第五段又将牛郎织女星放在一起来谈,告诉读者两颗星距离需以“光年”计其遥远。由此而拈连出下一个问题:“什么叫做光年呢?”第六、七段通过列数据、打比方,告诉读者关于光年的知识和恒星运动速度问题。第三个设问是:“那白蒙蒙的银河是什么呢?”既照应也是拈连第一段的第三句,告诉读者关于银河系的有关知识。第四个问题是:“那么银河系之外是什么呢?”继前一个问题当然地生发,告诉读者银河系外还有河外星系。自始至终,文章的知识介绍都笼罩在杜牧绝句引发的神话传说以及诗情画意之中,这样写更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看似高深的天体知识显得浅显易懂,使学生容易接受,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在把握重点之际,必然地得到美的享受。
二、苏赋点珠。在归结全文的末段,作者引了苏轼《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两句,喻说人们面对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的茫茫太空所产生的感觉。如果这就是本文的境界,那也算不得什么亮点,可贵的是作者关于宇宙的辨证思考水到渠成地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意味深长地感慨着人生,顺便对“开明少年”们来了几句理性的劝语。作者告诫读者不要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就“感叹生命的短暂和藐小”——面对茫茫时空,人固然藐小,但不可悲观,正是人类的生生不息,一代代探索自然,发现其中的规律,才使人类社会不断前进,证明人类力量的伟大。所以人要自强不息,方能成就事业。作者之所以要来这样几笔,是因为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而科学小品往往既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趣味性。正是克服了一般科技说明文的缺点,这篇介绍天文知识的文章,才显得既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又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一点,看似深奥,感悟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