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八年级下册语文

琦君简介

[移动版] 作者:xiaoqing

琦君简介

琦君,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琦君的文章虽精简,但富于人生哲理;琦君的文字虽朴实,却令人读了之后感到精彩;琦君的思想情感虽平淡,反而让人一再回味.透过对琦君散文之研究,明白这分真挚朴实与温柔敦厚的写作风格,确为现代散文创作树立了温馨抒情小品的曲范与精神,让现代散文的创作得到新泉源,新活力的滋养,得能发展出新的风貌与气象.

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文学地位: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最近台湾对三十年来图书出版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统计结果,作品最畅销的男女作家是琦君和林清玄。琦君名列十大女作家之首。三十多年来她笔耕不辍,出版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词研究等近三十本,有些散文被选入中学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在台湾作一个畅销作家并不难,但从事真正的纯文学创作而作品畅销的作家却极少,琦君就是这极少数作家中的一位。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在自己写的大量散文中,尽情地抒发十分真挚热烈的感情,这里有对故乡山水和童年生活诗一样的回忆,有对父母师长挚友深沉的怀念,有对在台湾生活的叙写,又有对异国旅游的观感,此外是读书心得,创作杂谈,以及专给小读者写的小散文,但写的最好最多的,是怀乡思亲的散文。

琦君简历:

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既是官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爱之深教亦严,父亲潘国纲虽出身农野,久历戎行,身为师长,却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盼她成为才女,就请一位姓叶的家庭教师教她。

五岁时,认方块字;

六岁,学描红;

七岁,读诗经、唐诗、习字;

八岁,读女诫,孟子;

九岁,读论语、唐宋古文、左传,学做古文;

十岁,她就过目能涌,挥笔成文了。

十二岁,随父母迁居杭州,入弘道女中。

由于古典文学根基好,加之父亲的书房里有许多古今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她常偷读。

暑假中,饱看新文学作品,外国小说则偏爱《简·爱》、《约翰克利斯多夫》、《小妇人》,等等。

她从古典文学、新文学及外国文学佳作中吸其精华,因此作文比赛,常得第一,被同学们封为“国文大将”。

高一那年,她在《浙江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我的好朋友——小黄狗》,自此,她立志当文学家。

高中毕业时,她以优秀的成绩直接升入之江大学,成为我国“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得意女弟子,琦君因此诗词造诣极高,其中又以同更获赞赏。

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汇文女中及故乡永嘉县中教书。

1949年去台湾,服务于司法界,任高检处记录股长及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同时在大学任教,并挤出时间写作。

1964年获台湾文艺协会散文奖;

1966年代表台湾妇女写作协会访问韩国。

1969年在台湾司法部自愿退休后,在台湾的中央大学及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专心教课与写作。后其夫李唐基赴美任职,她也随任作“闲妻”而又闲不住,仍常给报刊写稿。

1970年《红纱灯》散文集获中山学术基金会散文创作奖。

1972年应美国官方邀请访问夏威夷及美国本土参观各大学,与教授作家们交换教学、写作意见。

1985年《琦君寄小读者》获台湾新闻局金鼎奖;

1986年《此处有仙桃》散文集获台湾第十一届国家文艺奖,是年10月12日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有大陆、台湾两地作家参加的第四十八届国际笔会学术活动。

……

相关作品:作品春酒欣赏

查看更多简介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