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上册语文

文言文精细复习——《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移动版] 作者:佚名

文言文精细复习——《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古代寓言二则》

一、文章内容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1,而置之其坐2。至之3市,而忘操4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5!”反6归取之。及7反,市罢,遂8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9信度,无10自信也。”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11契12其舟,曰:“是13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4

二、注释

1[度]量长短。

2[座]同座,座位。

3[之]到……去。

4[操] 拿,携带。

5[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6[反]同"返",返回。

7[及]到、等到。

8[遂]终于。

9[宁]宁可。

10[无]不,不要。

11[遽] 立即,匆忙。

12[契]雕刻

13[是]这儿

14[不亦惑乎] 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

三、译文

《郑人买履》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家拿尺寸。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重点词语解释

1、而忘操之 操:拿,携带

2、及反 及:到,等到

3、遂不得履 遂:终于

4、宁信度 宁:宁可

5、无自信也 无:不,没有

6、遽契其舟 遽:立即,匆忙。 契:雕刻

7、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指示代词,这儿

8、不亦惑乎 惑:迷惑,糊涂

9、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

10、反归取之 反同返,返回

11、先自度其足度:量长短

12、宁信度 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13、吾忘持度 度: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14、而置之其坐 之:代指量好的尺码

15、何不试之以足 之:履

16、至之市 之:到……去

17、入水求之 之:代指剑

五、重点语句翻译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2、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

六、课文内容理解

1、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 。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迷信教条而不顾实际是不会成功的。(旨在讽刺那些不从实际出发,信守教条办事呆板的人。)(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可靠,依据实际需要大胆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刻舟求剑》的故事则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讽刺了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方法的蠢人。)

七、开放性试题

1、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浅显的故事情节中。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请你再列举一些!

*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

2.举一个生活中的迷信教条的例子。

*在一所幼儿园里,老师指着墨绿色的黑板问学生:“这是什么颜色?”“黑色!”老师又问了几次,学生仍然说是“黑色”,老师生气地说:“这明明是墨绿色,你们怎么说是黑色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因为这叫黑板。”原来他们只相信名词,而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有一个男子去一家公司应聘保安工作,他递上有关表格。负责接待的人看了看表格,又看了看面前的高大男子,站起来,面带歉意:“对不起,你的身高不符合要求。”原来表格上把1.75米错写成1.25米。这个人只相信数据而相信自己的眼睛。

3.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与《刻舟求剑》同样的道理。

*有一个人几天前因感冒而咳,便根据广告买了止咳糖浆,吃好了。后来因为身体虚弱而咳,便又买了止咳糖浆浆,这次非但没治好,反而加重了病情。

4、哪一个成语说的是与《刻舟求剑》同样的道理?

*与时俱进,因材施教

`
查看更多文言文 文言复习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