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六班 蔺丙莲
母亲喜欢养狗,不管家人如何反对,母亲总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养狗。
有一次,母亲从小姨家要来了一只黄色的小狗,我很不乐意,因为我非常不喜欢狗,并且这只狗经常跟在我的脚下跑,像个绊脚石一样,很烦人。
而母亲却很爱它,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温馨地呵护着它慢慢长大。每天干活回到家后,她总是先喂她的小狗,我看到后总会很嫉妒,总想让这只小狗脱离我的视线。不久,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母亲为了灭鼠,在集市上买了几包老鼠药,放在了很显眼的地方。这只狗出于贪吃的习性,便把它当成美味佳肴吞了下去。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几天后它便死在了我家的门口。母亲脸上掠过一片阴影,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也为小狗的死亡感到惋惜,但是这又能怪谁呢?
隔了几天,母亲又从邻居家要来了一只黑色的小狗。当时我简直快把肺都气炸了。第一次折腾的还不够吗?在我心里,这只小狗比第一只狗更烦人,更难看。它不仅充当了我的绊脚石,还经常叼着衣服、鞋子到处乱跑。有一次,我晾在绳子上的被单刮了下来,这只狗看见后如获至宝似的啃了起来,等到我发现时,已经被它咬出好几个洞了。这看起来似乎很好笑,可是那一次我真的发怒了,拿起棍子便朝它抡过去。只听“嗷”的一声,它惨叫了一声便跑了。而我似乎还不解气,便想继续追打,却被母亲给制止了……
为此,母亲把她心爱的狗送人了。
从此,母亲好久都不再养狗。
一个夏天的傍晚,母亲下地回来,她的篮子里竟然放了一只蜷缩着的小狗,不过已经奄奄一息。我觉得它虽然精神不好,但是它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那种悲伤却还是打动了我。母亲决定收养这只狗,我当时也没有发表意见,因为我确实不知道到是该留下它还是该抛弃它。留下它吧,却可能会使我想起前面的那两只狗;抛弃它吧,那就等于抛弃了一个生命。唉,留下就留下吧,再说这也是母亲所愿意的。
于是这只狗便在我家生活了下来。它不像前面的那只狗那样总是缠着我,也不像第二只狗那样喜欢啃我的衣服。渐渐地,我竟然喜欢上了这只狗。
一天下午放学回家,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这只狗竟然躺在血泊里!妈妈说:“咱家的狗咬了人,不能再养了,我就用棍子把它打死了。”我听后,感到十分地疑惑,无奈与悲痛占据了我的心间: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好不容易对它产生了感情,却又被母亲打死了!
一会儿父亲回到了家,对母亲说:“其实不是咱家的狗咬的人,只是咱家的狗与咬人的那条大黑狗掐架,终因力量不足败下阵来。大黑狗咬人后跑了,而咱们家的狗却还在现场,于是别人就误以为是咱家的狗咬的人……”母亲听后一下子愣住了,她懊悔万千,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自此,母亲发誓永不养狗。
简评:
文章一波三折,写出了母亲养狗的经历,也写出了自己对于狗的情感的变化。作者的这篇文章文笔很成熟,于沉稳中透露出一种浑厚的底蕴,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