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追星
七年级三班 王建伟
追星,对于现在 的中学生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那些不懂得追星的,会被视为“老土”。
到底该不该追星呢?我认为,追星固然可以,但一定要有限度,不能盲目去追星。
我们追星,是要来倾听他们那美妙的音乐,而不是要去打听他们的负面新闻。现在,有的同学到了学校里之后就谈论明星,谈论歌曲,把学习的事情完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甚至,有的同学在一个笔记本上抄满了歌曲,一个笔记本还不够用,就抄在纸上,夹在本子里,还在本子上写上明星的名字,一个笔记本竟然快赶上两个课本的厚度了。
为什么不把这份心思有在学习上呢?那么你的成绩不上升,学习何愁搞不上去呢?
同学们,从你们追星的时间中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进行一下学习,多看看书,可以吗?请不要让追星过度地耽误我们那宝贵的学习时间了!
同学们,加油吧,不要盲目地再去追星了,一定要多抽出一点时间来学习,不然的话,我们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老师和父母,自己以后怎么能够有一个好的前程呢?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啊?
我看“追星”现象
潮起潮落,这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潮流,而追星,这种潮流往往是最常见的。
追星,可以说,自从有明星以来就有了。是一个持续了很长时间的潮流了。
追星,就是追捧自己喜欢的明星。从刘德华、梅艳芳等老一辈的明星,到现在的周杰伦、蔡依琳。不知有多少人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偶像疯狂。
就说最近走红的周杰伦,11月21日他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举办了一场演唱会。可以说是南京有史以来,规模最为空前的演唱会了。那个场面真是热闹非凡,虽说周杰伦只唱了四首歌,而且那天音响效果极差,听起来就像蚊子哼一样。许多家长都不明白,周杰伦唱得有什么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那么喜欢他?这也许只有孩子们自己知道了。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商家把一些当红明星的照片做成小挂饰售出。有许多学生,买了这种挂饰,挂在书包上,他(她)喜欢的偶像就一目了然了。
现在我们班,追星现象也很普遍。大家不约而同,开口闭口都是周杰伦,其次是蔡依琳。有同学天天带MP3,放周杰伦的歌,上课听,下课也听;还有不少同学不借重金买了自己偶像的挂饰、贴画……
我觉得,追星故然可以,可也要适可而止。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不赞成盲目追星,这不但花费金钱,而且会耽误学业。
所以,我呼吁大家:喜欢明星没有错,但不要盲目追星,为此耽误了学业和工作!
我看“追星”现象
提起“追星”就会有人问那是好还是坏呢?那就要看你“追星”的程度和追星的原因啰!所以我觉得“追星”是有利也有弊呀!
弊在哪呢?首先一些人“追星”是因为看到明星长得美,长得帅就盲目地追求爱慕她们的美貌,为她们神魂颠倒。据报道。一个女孩十分崇拜一位女明星,所以便不惜当掉家产去整容,要整成和那位女明星一个样,结果在整容过程中失败了,不但没整成,反而弄得毁容。还有说一位女孩十分喜欢刘德华,她家里并不是很富有,她见到刘德华买过的,穿过的衣服都要买,一次,她听说刘德华要在哪里开演唱会,她就让父亲卖掉值钱的东西和她一起去找刘德华,结果她不但没有找到刘德华,自己的父亲却因为经不起饿跳海自杀了。如果盲目地“追星”那就是这种结果。
利又在哪呢?当然追星也有好的一面啦!如果一些人追求明星们的高尚精神,自己也学习这种精神那就是有益的。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男孩,他十分敬佩刘翔,他喜欢他那种毫不怕困难,努力奋发的精神。于是他就下定决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这种精神,要向他学习。当他考试时,失败时他就会对自己说:“要有像刘翔一样的精神!”所以不管有多困难他都挺了过来,最终他终于考上了大学,实现了人生目标。
总而言之,“追星”是有利也有弊,如果想要驾驶好这艘船就看你能否有好的技巧,让自己取得好的一面。
我看“追星”现象
前几天,我一哥们拿着一张***明星的演唱会门票对我发牢骚:“太不容易了!为了这一张门票在售票处派了三个小时的队。”“还不错嘛,总算买到了,听说有人还打起来了呢,没伤着你吧!”我奚落了他一句。“嗨,晦气,排了三个钟头,我前面还有十几个人的时候队就散了,一打听才知道卖完了。最后还是有几个哥们仗义帮我从“黑市”了花高价买了一张,花去了我半个月的零用钱。。。。。。”
哎,真不知道那些被人捧红所谓的明星有何“神力”让我这位哥们如此追捧,连半个月的零食钱都舍得拿出来。我怎么也想不通。我周围的哥们有不少像他这样的,追星不要命的,平时比亲兄弟还亲,可有时就因为所谓的偶像不同而谁也不理谁,关系弄得死僵,值吗?再看那些“明星”我怎么看也不觉得有什么过人之处,不就是在聚光灯下像疯子般乱吼(当然这只是个例);嗥着自己那踢破了的嗓子在舞台上做出种种怪异的动作;衣服故意穿的另类,乃至残缺不整。在我眼里那真是有些刺眼。
在我身边还有一个哥们,人家也追星,可是在我眼里那和上面的哥们可真从天上差到地上了,不过我比较赞同这一种:在学校每一堂课都听的认认真真,在课下有时和同学聊聊自己的偶像,哼唱着自己喜欢的歌曲,但最重要的是他(她并不反对别人对自己偶像的议论,就连自己也只是在说“人无完人,只有我喜欢,我喜欢它的优点,他的缺点我正可以给自己提提醒吗。”
我身边还有的同学虽然追星,但是追的是那些人人熟知的战斗英雄,是些真人真事,是值得歌颂的伟大先人们。我认为这才是一个人真正应该追求的精神上的“星”。
在最后我补充一句(仅对于第一种出现得“追星族”):好好想想,拿着父母的血汗去样那些对自己一点用也没有陌生人,记住没有你们傻傻的追求,没有人去唱歌,也没有人开演唱会,因为那样没有人给他们那一张张薄如纸,却流着父母血汗的人民币!
我看“追星现象”
在校园里,追星现象普遍的增多了。有人因它不顾自己的生死,有人因它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就像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你的偶像就是你的陶醉,那是由你自己的记忆雕刻出来的,你是在崇拜由自己的思想创造出来的偶像。”对此,我们不必要无条件的为它牺牲。
一次,在《武汉晚报》里,有一则这样的新闻:在武汉某公司上班的女研究生李静(化名)三次执意跳湖。她要求救援民警10分钟内找到偶像明星周杰伦,否则拒绝接受救援。为安抚她的情绪,民警一边假装与周杰伦联系,一边趁其不备将其救起。
看了这则消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个研究生既然会有如此举动,真是不敢想象,对我们中学生而言,会不会也有呢?我想有肯定有,看程度有没有达到那种境界而已。我们“追星”是追他(她)的容貌、品质、唱功还是风格呢?对此,应该各各类型的都有,我们知道,花季的少男少女正处于爱做梦的年龄。渴望的事业、才华、容貌、风度都是最高境界的,而这些都来自于“星”,因此,这星的力量是如此的大,在教室里,有沉重的学业负担,激烈的学习竞争,父母的希望,使他们的负担太重,导致在学习中没有了乐趣。而学人家追追星,有丰富业余的生活,大家都一起尽情放声大笑,毫无拘束地表达喜怒哀乐,让内心的压力得以释放。所以,有“追星族”的出现,让他们有了生活中的另一片欢乐的天地。
但是,凡事都要有个度,就像毕淑敏所说的:“轻度的追星可以当作生活轻松多彩的一部分,痴迷于比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丧失自我的人,极有可能导致悲剧。”如果因“追星”而无心学习,那就是不正常了。毕竟,作为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重,“追星”只是业余的爱好和消遣。我们不能因为业余的爱好成为我们人生的重要内容。
因此,沉迷于“追星”的人们,请你们要以事业为重,“追星”要有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