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狩猎队员们的一封信
——读《斑羚飞渡》有感
狩猎队员们:
你们好!读了《斑羚飞渡》这个感人的故事,我对你们的所作所为感到十分的不满!我请你们站在斑羚的角度想想看。如果你们是斑羚,当你们在前面是悬崖,后面是猎人的情况下,你们会怎么样?是的,你们一定会怨恨、会绝望、会伤心……而在那个时候,包括“镰刀头”这只领头羊在内,每一头斑羚有何尝不是这个感受么?当它们最信任的人们追着他们的时候,他们肯定是后悔了,他们后悔相信了人类,后悔自己看走了眼,后悔自己那么轻易就被骗走了宝贵的生命!
你们想想看,在每一头年轻的斑羚到达了对面的时候,他们之所以躲到岩石后面,难道仅仅是因为躲避你们的子弹吗?不是的!它们是害怕看到每一头年老的斑羚为自己而粉身碎骨!这是多么凄惨、多么感人、多么残忍的一面啊!
你们作为人类的一员,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地球的一群生物在你们的围攻下,落下山谷、粉身碎骨吗?也许,你们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你们可以选择离开呀,当你们看懂了这其中的用意之后,就不能悄悄的离开,挽救一些老斑羚的生命吗?
我想,你们一定也不愿意滥杀无辜吧,因为你们也被感动了,你们也希望和平!是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请你们就此停手吧!
一个衷心希望和平的孩子
2012.5.30
读《斑羚飞渡》有感
读了《斑羚飞渡》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
“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归进老年斑羚的队伍。”当我读到这儿是,我的目光呆住了,我被镰刀头羊和那几只跟随在镰刀头羊后面的中年公斑羚的所作所为所震撼。因为它们表现出一种为了种族,为了别人,甘愿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里明显地意味着死亡,但它们为什么还要主动进入?它们傻?不,它们不傻,它们深深地懂得:自己尽管死了,但后代能活着,种群得救了,自己死得值,死而无撼!啊!作为低等动物的斑羚羊都有这种为了集体而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而我们这高级动物-------人类却怎么缺少这种精神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人类思考。
文章最后写到:“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镰刀头羊这种从容自如的走向死亡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镰刀头羊壮美的死亡显示了它高傲的本色,也许是对人类做法的无声的抗议!猎人们啊,你们怎么忍心看者这群伟大的生灵这样悲惨地死去呢?你们太残忍了!虽然你们以次维持生活,但你们是否想到了动物,它们却失去了生活啊!这个世界,是动物与人类共有的,人类有生活的权利,动物也绝对有生存的权利!动物的生存不是为人类服务的,它们与我们人类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虽然我们主宰了世界,但绝不可以不把动物放在眼里!动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全地球的生物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我们要维持生态平衡,就要尽可能的保护动植物,使它们免受伤害。
想想现在,秋天已很少见到大雁向南迁飞的情景了。但是从前,“人”字形“一”字形的大雁成群结队的在高空飞过。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不都是人们对大雁的捕杀和环境的污染吗?
我要呼吁人们:“动物与我们一样,是自然界的生灵,我们人类不应该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大肆屠杀、掠夺动物。我们要建一个万物平等共生的和谐世界!”
《斑羚飞渡》读后感
看了《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千层巨浪,感慨万千。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这是一种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是一种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道路的精神!“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年斑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它们的心里很坦然,很踏实:为了下一代,我们有了坚定的勇气,可以无悔地牺牲自己,完成这一幕悲壮的斑羚飞渡。
我敬佩这些勇敢的斑羚,特别是镰刀头羊,他没有做人类的奴隶,没有做人类的囚徒。“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种族的尊严。而有的人,却甘于屈服,在生死抉择之际,他们毅然选择了在他人的膝下苟活,只为了一己私利。这是可耻的自私蒙蔽了人类的思想,冲昏了人类的头脑,埋没了人类的心灵。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们一样的牺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来能逃生却为了救别人而牺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谭千秋老师。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下来,他却永远离去了。
还有一个小男孩手刨四个小时从废墟下救出了同学,但他的双手却血肉模糊,他就是马健。
他们的心灵是伟大高洁的。假如我们能搏击蓝天,那是他们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假如我们是击浪的勇士,那是他们给了我们弄潮的力量;假如我们是不灭的火炬,那是他们给了我们青春的光亮。他们和斑羚们一样,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为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在赞美斑羚的同时,我也为那些狩猎的人感到心痛,他们是罪魁祸首。大自然是需要和谐的,虽然我们是最高级的动物,但其他的动物依然有它们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们也有深爱的伙伴,也有感人至深的亲情,但几声枪响,破坏了它们的安宁,让它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这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我们不是斑羚,但对它们来说呢?失去亲人的痛苦又有谁能体会,人们为什么不能和它们和谐相处呢?毕竟它们也是生命,我们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将心比心吧,苍天最终还是让斑羚们繁衍了下来,这是它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而我们人类,从来不需要用任何的代价来换取生存的机会,和它们相比,我们幸福多了。它们用无私感动了上苍,它们的善良代代相传,这一飞渡的壮举谱写了生命的乐章,也带给我们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其实,生命需要奉献与牺牲,这样才有意义。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你生命的芳香就会灿烂一片;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我想,那些为了救年轻斑羚而失去生命的老斑羚们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我合上书,闭上眼,只听见窗外萧萧细细的雨声,那一幕情景,依旧栩栩如生,只是生命已去,再多悔恨的眼泪也只能化作春夜的一丝细雨,滋润那片曾经茂盛欢腾的草原……
读《斑羚飞渡》有感
今天,我读了《斑羚飞渡》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叙述了:有一群斑羚被猎人追到了戛洛山的伤心崖,在斑羚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头“镰刀头羊”组织羚羊们分成两队,一队年轻的,一队年老的,数量大致均衡。分开后,突然,一头年轻的斑羚飞奔跳跃,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扬蹄快速助跑,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它们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年轻斑羚下落在老羚羊背上,接力跳过了山峰。而老斑羚却摔下了万丈悬崖。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孤线。每一只年轻斑羚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从头到尾,也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把死亡留给别人。
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竟然想出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办法。更没想到,老斑羚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它们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从而铸就生命辉煌。
读了这篇文章,看到这场壮烈、悲壮的飞渡,我被这种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我一定要学习“斑羚精神”,让它矗立在人类崇高精神境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