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写作 > 写作指导

病文《清明,忆起那份爱》评点:充分构思,切忌随意

[移动版] 作者:1216584714 发布时间:04-11

病文《清明,忆起那份爱》评点:做文前要充分构思,不可随意而写。

清明,忆起那份爱

清明节,又来临了,我呆呆地望着天空,不禁又陷入了对外公的怀念。因为在我那绚丽多彩的童年生活中,外公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外公给予我的爱实在太多太多了。(面对清明的天空的,“我”怀念起了外公,引入自然。而后一句外公给“我”的印象深刻,给“我”的爱太多,则叙述缺乏生动性。)

我依旧记得,外公的那张脸和那双手,那张布满皱纹而又充满精神的脸和那双苍劲有力却又突兀着青筋的手,它们曾经和外公一起……(所记得的外公的肖像独立成段,可见其重要性,本文应着重描述。)

儿时,我一直都是被外公外婆拉扯大的。常常随外公外婆起得很早,老是做在一张小木凳上看着外公扫地。外公拿着一把扫把在街道上扫,我呢,就拿着比自己矮一点儿的扫把乱舞,常常弄得到处都是灰尘。外公性情温和,也不说什么,只好一遍遍地扫,毫无怨言。那时侯,我还小,看到外公天天清扫街道,不禁也有一些纳闷,常常扯着外公的衣角,略显淘气地问:“外公,为什么,你天天要清扫街道呀,你又不是清洁工?”外公也就朝我一笑,继续扫地了。我看着外公的笑容,也就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还不时“噢”几句应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久而久之,外公清扫街道的原因我也清楚了,心底里对外公也不免产生了几分敬佩。(本段描述了外公清扫街道的事例,通过“我”的问话和外公继续扫地,突出表现了外公是为了公共卫生而自觉扫地的,表现了外公的公德,表达了“我”对外公的敬仰。)

一次,冬天时分(时间表述不清),天气寒冷,我刚起床下楼,又见外公在扫地。我走出去,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托着下巴呆呆地看着外公,过了好一阵儿,外公才见我坐在外面,立刻把自己身上的棉袄脱下来,给我披上。我当时再看外公的时候,发现他的手已,冻得通红,嘴唇泛青,可那时外公已经在扫地了……(冬天外公依然在扫地,看见“我”后把自己的棉被给“我”披上。重点描写了的手和嘴唇,但只写了通红和泛青,没有照应第二段。)

外公,又一年的春天到了,您喜欢的桃花又开了,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您,可闻到了它们的芬芳,感知到了有个童稚的心灵在呼唤您,在呼唤您啊!(这一段成为了无源之水,前文没有写到桃花。)

现在,虽然外公已经不在人世,但外公的音容笑貌却时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因为,外公给我那无私的爱实在太多了,他那勤劳朴实的形象给我的印象太……太深刻了!(再次抒发了对爷爷的感激之情。)

点评:

一、由清明时节回忆起外公,自然真实。

二、主题不是很明确,题目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但文中外公扫大街一事并不能突出表现“爱”。

三、结构不严谨,没能很好照应,如第二段那张脸和那双手应是描写重,但本文没有突出出来。结尾的“音容笑貌”中“音”在全文中没体现。四、这篇例文启示我们做文前要充分构思,不可草草了事。

查看更多病文 清明 外公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