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模拟作文《历史的味道》评点:从历史中品味情感,从历史中挖掘内涵,感悟历史,味道种种。
历史的味道
总爱独自走在清晨的湖畔,感受湖水的温柔;总爱独自倚在黄昏的窗台,欣赏夕阳的余晖;总爱独自靠在深夜的摇椅上,欣赏月光的皎洁。
最爱独味历史,每每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的“总爱”,巧妙地引出“最爱”,突出“最爱”。)
(一)烟雨桃花潭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汪伦在岸上,唱着一首据说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在他们身边,江水悠悠地流着,桃花灿烂地开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李白再也忍不住了,一首《赠汪伦》就顺口说了出来,也就这样平平仄仄脍炙人口地流传千载。
(描写了李白送别好友汪伦的情景,突出在桃花灿烂的美好季节,突出小雨的牵肠挂肚,突出二人友谊的深重与分别的不舍。)
那天长地久的友谊,自然是甜的。
(点明本部分的题旨,历史中有着甜甜的友谊。)
(二)血洗风波亭
一身盔甲,令所有对手溃不成军。但,你挡得住面前的攻打,却经不起背后的谋杀。一块中原大地般宽厚的背脊针针见血地负起了母亲的叮咛与沉雄的神舟:"精忠报国"。你醉心于把战表化作捷报,却不曾注意,金銮殿一个不露声色的檐角,已勾勒出风波亭的雏形。亭内,是?一个人的狂笑;亭外,是全天下人的痛哭。屠刀下落,宏文顿成断章。
(展现了岳飞被害的历史,用他的志向与功绩同他的下场作对比,用亭内和亭外作对比,用一人的狂笑与全天下人的痛哭对比,有力地突出了岳飞的痛苦。)
精忠报国,换回的是屠刀下落——苦。
(点明本部分的题旨,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历史中有着痛苦的记忆。)
(三)唯我独清
他,有一个颗忧国忧民的心;他,有一颗坚贞不屈的心;他,有一颗高风亮节的心。他为了心中的梦想九死一生而无悔,一曲千古绝唱在坎坷中吟成。因此,他成了人们心中高悬的日月,烛烛光焰永远照耀后人。便举世皆浊的世界没有他栖身的净土。他带着忧国忧民的哀伤;带着旷古未有的悲凉;带着千古未有的遗恨,绝望地沉入了汩罗河。因此而千年悲泣。因此而万古流芳。
(高度赞扬了屈原的高尚品质——忧国忧民、坚贞不屈、高风亮节,他是人们心中的日月。交待了他投江的史实,突出他心中的苦涩。有忧国忧民的哀伤,有旷古未有的悲凉,也有千古未有的遗恨。)
忧国忧民,换回的是无情江水——涩
(点明本部分的题旨,忧国忧民的屈原投江,突出历史中有着苦涩的记忆。)
历史虽离我们远去,却依稀闻到芳香种种,让我们尽情品味历史的味道。
(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再次强调历史有着值得品味的味道。)
点评:
一、历史的味道着实让人品味,让人思考,让人欣慰让人忧。作者精选材料,展现了三个历史画面,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为李白对汪伦的友情感到欣慰,为岳飞被害感到无比苦楚,而屈原自投汩罗江让人感觉到的是涩。
二、描述过程重点突出,没有赘言。李白送别只写出其立在船头远望和江水悠悠桃花灿烂的情景;岳飞被害一部分则用其功绩与下场作对比,用其忠心与小人阴谋作对比;屈原投江突出赞美其品质和描写其投江之前的哀伤。
三、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照应题目。
四、开头一段最好与下文相照应,这样使得结构更为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