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那树那人》评点:树即是人,人即是树,都顽强与命运抗争。
那树那人
不知过了多少年,再也没去过那儿,也再没见过那树,那人。
(用抒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那树那人的怀念,吸引读者,领起全文。)
一颗干瘪的微微发黄的小种子,没有一丝生气。我满不在意的将它扫开,看着它从我的手中划落,划出一道弧线,消失在阴暗的石缝……
(生动地描写了小种子的了无生气以及它的消失的情境。给人以具体可感的意境。)
一天,我意外地发现,石缝里竟隐隐约约地显现一道绿光,恍然大悟,是那天我随手丢弃的小种子发了芽。这来之不易的绿意啊。
(石缝的绿光使“我”想起了那粒被“我”随手丢弃的小种子。想到它的遭遇,使“我”感到绿的来之不易,突出了种子顽强的生命力。)
老天正赏赐着几米阳光,余光下的绿芽,在光影的映衬下,仿佛脱胎换骨,格外精神。
(有阳光就会格外精神,突出了绿芽对客观条件的要求极低。)
这天,学校里来了个转校生,是个女孩,活像一根火柴棒,不爱说话,不久便成了隐士,隐身于人海里。
(简略地交待了女孩的处境,隐于人海。设置了悬念。)
我向来是看不惯别人寂寞,便主动和她搭讪,“喂,今天要不要一起回家,我们同路……”她有些犹豫,脸微微发红,“恩,恩,一起走吧”,勉强的一笑。
(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这个女孩的腼腆。)
我们渐渐成为好友,她也渐渐有些开朗了。我去了她家。那是个简陋得像是只能遮风挡雨的老房子,楼体有点倾斜,摇摇欲坠的。房间却是整齐的。两条长椅合摆成的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叠书,几根铁棒组成的窗子,投射进几丝阳光,是这个房间唯一的光亮。床上叠着有棱有角的,微微发黄的棉被。她告诉我,她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而事实上,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家境贫穷,解释了她在校隐于人海的原因,而房间的整齐从侧面表现了她的要强。房间唯一的一点光亮使我们想到那棵“树苗”。)
石缝里的绿芽长粗了,长成一棵小树苗。我拉她去看,她只是默默地看着,又嘀咕着,“会长得更粗,更壮,一定会……”
(这一段将那人、那树联系在了起。她相信小树苗会长得更粗,更壮。也暗示了她也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又一天,她没来学校,后来就再也没出现了。直至那天,她来我家,她说她要辍学了,她说她要去外地打工赚钱,她说她要离开她心爱的学校,她说……她站在夕阳昏沉的光影里,望着石缝里的树苗,落了泪,不甘的泪……
(情节曲折,让人心痛。连续四个“她说”与前文的腼腆形成对比,突出了她的无奈与不舍。而夕阳中的她望着石缝中的树苗流泪这一细节,则暗示她会凭借自己的顽强改变命运的。)
又过了很久,她来了封信,说她边打工边自学,言辞倔强而坚持。她说她没忘记那颗种子……
(这封信印证了她“不甘的泪”。)
此刻,我又回想起那树,那人。我相信,在我看不到的地方,那棵小树正继续成长着,成长着…
(文章最后将那树那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我”看不到的地方,那棵小树正在成长,既突出了小女孩的精神,也表达了“我”对她的祝福与信任。)
点评:一、本文将那树与那人的精神再现出来,将二者完美的统一在一起,有力地突出了主题,选材新颖,结构精致。二、开篇直接表达怀念之情,然后回忆了那棵树的处境与精神,然后写出了那个小女孩的生活境遇,以及她的精神,将那树那人结合在一起。而她边打工边自学,并且没有忘记那颗种子,将两者完美融合。而最后照应开头,一语双关,既指小树在成长也比喻小女孩在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着。三、细节描写突出,如房间里的阳光,她对小树苗流泪等,能突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