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文言专题 >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韩愈《原毁》阅读训练及答案

[移动版] 作者:韩愈

阅读韩愈《原毁》,完成1-5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选自《古文观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责己也以周      重:严格

B.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也  闻:名声

C.而忌者畏人       修:进取

D.强者必于言       说:说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彼能是,而我不能是  今其智反不能及

B.早夜思        何利吾国

C.不是,强者必说于言  入前为寿

D.国家可几而理欤    尔无忘乃父之志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毁”即推究毁谤的由来,本文从待己和待人两个方面指出了古今君子的表现,进而得出了“怠”与“忌”是毁谤的根源的结论。

B.本文首段高度评价了舜和周公的为人,描写了他们责已的言语,指出舜和周公之所以成为“大圣人”,是因为他们责已“重以周”。

C.本文最后交代了写作目的,并把根绝毁谤提高到治国的高度来认识,寄希望于当权者能倡导古人的做法,纠正今人毁谤之歪风。

D.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辟,逻辑严密。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论证,并将对比与一定的形象性描写结合,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

 

4.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A.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B.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C.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D.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4分)

译文: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3分)

译文:

 

(3)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3分)

译文:


韩愈《原毁》参考答案

1.D(通“悦”,高兴)
2.A副词,竟然,却。(B连词……查看完整答案

查看更多韩愈 原毁 高考阅读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