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阳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东篱”,语出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黄昏”是有凄迷朦胧之美的视觉意象。“暗香”,是清新宜人的嗅觉意象,林逋(公元967~1024)有句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便有此种意境。“盈袖”,此处用典,暗点思夫之情,《古诗十九首》其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莫道不销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词人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顿时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顿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销魂”,指因愁苦、悲哀而神伤。“西风”,秋风,给人以悲凉之意,这与词人的心境十分相合。“人比黄花瘦”的“瘦”与最初一句的“愁”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篇的愁绪到这里用一个“瘦”字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这首小词中“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千古名句。人们有很多解释,我认为它表现了一种少妇特有的敏感。西风、黄花,都是重阳节当前景物,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自己少妇的面容,自己本来心地憔悴而暂不自知,西风拂面而猛然心惊,就像满地黄花憔悴损一样,美好的青春在凋谢却无人珍惜。
【历代名家点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伊士珍《瑯嬛记》:易安作此词,明诚叹绝,苦思求胜之,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
柴虎臣《古今词论》: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
【收听音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