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文言专题 > 诗词欣赏

陶渊明诗《咏荆轲》原文、注释与翻译

[移动版] 苏轼

陶渊明诗《咏荆轲》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诗】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①。

招集百夫良②,岁暮③得荆卿。

君子死④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⑤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⑥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⑦。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⑧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⑨。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注释】

①报,报复。嬴,秦国的国姓,代之秦国。

②百夫良,倒装句,良,优秀的、能干的。百名能干的志士。

③岁暮,双关,既可指年终时节,更指燕国处于“秦革灭殆尽之际”(苏洵《六国论》)。

④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⑤素骥,白马。与文中的“皆白衣冠以送之”呼应。

⑥宋意:燕国勇士。

⑦商音:此指文中的“变徵之声”。羽,即文中的“慷慨羽声”。

⑧飞盖:盖,指荆轲等使者所乘的车。飞盖:车奔驰如飞。

⑨凌厉:奋勇直前的样子。逶迤:迂曲长远的样子。

(10)怔营:惶恐不安的样子。

(11)没,通假字,同“殁”,死去。

(12)余情:生气。指勇敢精神世代流传,永远不死。

【译文】

燕太子丹热衷收养门客,目的是报复强大的秦国。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

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离别的盛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萧萧的衰风渐渐地飘远,水面淡淡波纹寒意陡生。

商音悲凉听者无不流泪,羽声慷慨壮士格外惊心。

明知一去不能再返燕国,留下姓名必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回头张望,快马加鞭直奔秦国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地图尽展忽地匕首突现,勇强秦王历险惶恐目眩。

可惜荆轲剑术不再流畅,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实现。

这位英雄虽然早已逝去,千年之后义勇精神犹新。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