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文言专题 > 诗词欣赏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移动版] 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原诗】: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①西畔桂堂②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③一点通④。

隔座送钩⑤春酒暖,分曹⑥射覆⑦蜡灯红。

嗟余听鼓⑧应官⑨去,走马兰台⑩类⑾转蓬⑿。

【注释】:

①画楼:装饰彩绘的楼阁。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②桂堂:用桂木构造的厅堂。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③灵犀:犀牛角,古代当作灵物,中央色白,有角髓贯通两头。

④一点通:喻心心相印。

⑤送钩:也称藏钩,行酒时的一种游戏。参加者分为两队,一方把钩藏到手里,另一方应立即猜出,不中者则罚酒。

⑥分曹:分队,分组。

⑦射覆:行酒时的游戏。在覆盖的器具下放置物件,让人猜测。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射:猜。

⑧听鼓:唐代制度规定,五更二点击鼓,坊市开门。这里表示天亮。

⑨应官:上班应差。

⑩兰台:指秘书省,此时诗人在此任职。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⑾类:像。

⑿转蓬:飘荡不定的蓬草。

【写作背景】:

《无题》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翻译】:

还记得昨夜星辰满天,好风吹动,你我相会于画楼的西畔,桂堂的东侧。

我俩虽不似彩凤拥有翩然飞舞的双翅,但我们的心却如灵犀一般息息相通。

我们隔座而坐,一起玩藏钩的游戏,罚喝暖融融的春酒;分属两队,在红红的烛火下,猜谜射覆。

可恨那晨鼓响起,让我不得不去官府中点卯应差;骑马到兰台,行色匆匆,就好像飘荡不定的蓬草。

【翻译二】: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在线朗读】:

【简析】: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赏析】: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