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原文、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说明:本文为华语网[thn21.com]飘零书生604老师整理的柳永《望海潮》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原诗】:
望海潮
柳永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
1.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2.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令稽为三吴。钱塘,旧属吴郡。
3.都会:大都市。
4.风帘:挡风的帘子。
5.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6.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7.堤:钱塘江防潮汛的大堤。
8.怒涛:汹涌的潮水。
9.霜雪:比喻浪花。
10.天堑(qiàn):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11.珠玑:泛指珍宝等珍贵商品。
12.盈:充满,言其多。
13,重湖:这里指西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
14.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15.清嘉:清秀美丽。嘉,一般作“佳”。
16.三秋:农历九月。
17.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18.泛夜:指在夜间飞扬。
19.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20.莲娃:采莲的姑娘。
21.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
22.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
23.烟霞:山水美景。
24.异日:他日。
25.图:描绘。
26.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多代指中书省,这里泛指朝廷。
【作者简介】:柳永简介与生平
【朗读节奏划分】:
望海潮
柳永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在线朗读】:
【简析】:
这首写景名篇作于景德初年(1004年左右),是柳永酬赠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当时柳永还不足二十岁。大量使用偶句是它的一个特点,百来字中,光四字一句的对语就有六对。头六句中,前后三句各一股,也是对称的。是所谓赋体的笔法。这种结构最宜铺叙渲染,对表现杭州的佳胜,真有淋漓尽致的艺术效果。“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巧妙地摄住了夏秋间湖山景物的诗意的灵魂,取景目前而妙天成,流传极广。据《鹤桂玉露》等书记载:金主亮闻歌欣慕,兴兵南犯,结果丧命于瓜州渡口。所以谢处厚有诗纪事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影响之大,是文学史上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