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文言专题 > 诗词欣赏

吴融《子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移动版] 1216584714

吴融《子规》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子 规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 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释】:

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翻译】:

杜鹃放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在异乡鸣叫,鲜血染红了山上花丛,可春天来到,老花园依然草木茂盛。

雨后凉风,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夜幕初开,它迎着欲曙的天空肃然鸣叫。

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船只行人悲愁之至。

赏析】:

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无疑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

阅读训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反衬,颔联用葱葱郁郁、含烟吐雾充满生机的旧苑青草反衬叫声凄切的杜鹃(2分),凸显了杜鹃的孤身飘荡、哀苦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或对比,作者将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青草,构成对比;(2分)鲜明地表现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苦无门的悲惨命运(2分)。】【答夸张(杜鹃啼血夸张地形容染红了鲜花)或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过2分;答对偶不给分。】

(2)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2分)和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