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文言专题 > 文言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习儒之狐 》“相传魏环极先生尝读书山寺”原文与翻译

[移动版] 作者:

 《阅微草堂笔记·习儒之狐 》“相传魏环极先生尝读书山寺”原文与翻译

相传魏环极先生尝读书山寺,凡笔墨几榻之类,不待拂拭,自然无尘。相传魏象枢先生曾在山寺中读书,凡是笔墨几榻之类,不用擦拭,便自然没有灰尘。

初不为意,后稍稍怪之。开始时他不以为意,后来才感到有些奇怪。

一日晚归,门尚未启,闻室中窸窣有声;一天晚上回来,门还没有开,却听见屋里有声。

从隙窃觇,见一人方整饬书案。骤入掩之,其人瞥穿后窗去。他从门缝往里看,发现一个人正在整理书桌,他突然冲进去,那人倏然穿窗而出。

急呼令近,其人遂拱立窗外,意甚恭谨。魏环极急忙叫他回来,那人便拱手站在窗外,表情极恭谨。

问:“汝何怪?”魏问:“你是什么怪?”

磬折对曰:“某狐之习儒者也。以公正人,不敢近,然私敬公,故日日窃执仆隶役。幸公勿讶。”那人弯腰回答:“我是学习儒教的狐狸,因为你是正人君子,不敢靠近你,但是心中敬重你,所以天天偷着给你做仆人应该做的事,请不要吃惊。”

先生隔窗与语,甚有理致。魏隔着窗户和他说话,对方谈吐很有学问。

自是虽不敢入室,然遇先生不甚避,先生亦时时与言。从此虽然不敢进入屋里,然而有时遇到魏也不再害怕回避,魏先生也经常与他交谈。

一日,偶问:“汝视我能作圣贤乎?”有一天,魏偶然问:“你看我能当圣贤么?”

曰:“公所讲者道学,与圣贤各一事也。狐狸说:“你讲习的是道学,和儒家圣贤是两回事。

圣贤依乎中庸,以实心励实行,以实学求实用。圣贤的依据是中庸,以实心实意来激励实际行为,以真实的学问来求得实际运用。

道学则务语精微,先理气,后彝伦,道学则讲求精微,首先重视理、气,其次才讲人伦道德。

尊性命,薄事功,重视性命,轻视事业和功绩。

其用意已稍别。其宗旨,已和圣贤之道有些不同了。

圣贤之于心,有是非心,无彼我心;有诱导心,无苛刻心。圣贤对于人,有是非心,没有彼此之心;有诱导心,没有苛刻心。

道学则各立门户,不能不争,道学则各立门派,因此就不能不相争。

既已相争,不能不巧诋以求胜。既然已经相争,不能不相互诋毁以压倒对方。

以是意见,生种种作用,遂不尽可令孔孟见矣,由此种种,造成种种后果,于是有许多东西就见不得孔孟了。

公刚大之气,正直之情,实可质鬼神而不愧,所以敬公者在此。先生宏大的气魄,正直的性情,可以面对鬼神而无愧,我敬重你的原因就在这儿。

公率其本性,为圣为贤亦在此。先生言行正大出自本性,这也是当圣贤的条件。

若公所讲,则固各自一事,非下愚之所知也。”至于先生所讲习的学说,则是另外一回事,我这个愚昧的人就说不好了。”

公默然遣之。魏先生默默地打发狐狸走了。

后以语门人曰:“是盖因明季党祸,有激而言,非笃论也。后来他和门生讲起这事,说:“因为有明代的党祸(明代晚期党派之争造成的灾难),狐狸有所感触才说了这番话。这个评论并不公正中肯。

然其抉摘情伪。固可警世之讲学者。”然而他揭露某些人的真实心理,剔出虚假之处,自然是对道学家敲了警钟。”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