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神星峰古迹》“余尝惜西域汉画”原文与翻译
余尝惜西域汉画,毁于烟煤,而稍疑一二千年笔迹,何以能在?我曾为西域的汉代壁画毁于兵火和煤灰而叹惜,但又感到奇怪:一二千年的笔迹,怎么能保持到现在呢?
从侄虞惇曰:“朱墨著石,苟风雨不及,苔藓所不生,则历久能存。堂侄纪虞惇告诉我:“用朱砂和黑墨画在石壁上,如果风雨吹打不着,石上不生苔藓,就能够长期保留下来。
易州、满城接壤处,有村曰神星。在易州与满城县交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神星。
大河北来,复折而东南,有两峰对峙河南北,相传为落星所结,故以名村。黄河自北而来,至此又折向东南,有两座山峰相对峙于河的南北,相传是陨落的流星生成的,所以就给村子起了这个名。
其峰上哆下敛,如云朵之出地,险峻无路。这两座山峰都是上面张开下面收敛,恰似云朵拔地而出。山势险峻,无路可寻。
好事者攀踏其孔穴,可至山腰。那些好事的人踩着山崖上的孔穴攀缘而上,只能到达山腰。
多有旧人题名,最古者有北魏人、五代人,皆手迹宛然可辨。上面有不少前人的题词刻名,最早的竟有北魏人和五代人,仍旧字迹清晰可辨。
然则洞中汉画之存于今,不为怪矣。”可见西域洞中的汉代壁画能保留到今天,也就不足为怪了。”
惜其姓名虞惇未暇一记也。可惜的是,山上题词人的姓名,虞惇没来得及记录下来
易州、满城皆近地,当访其土人问之。好在易州,满城都不算远,应该走访当地居民询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