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养瞽院》“育婴堂、养济院”原文与翻译
育婴堂、养济院,是处有之。育婴堂、养济院到处都有。
惟沧州别有一院养瞽者,而不隶于官。可沧州有一个院专门收养盲人,却不隶属于官府。
瞽者刘君瑞曰:“昔有选人陈某,过沧州,资斧匮竭,无可告贷,进退无路,将自投于河。据有个叫刘君瑞的盲人说:“有位候补官员陈某,路过沧州,路费用完,进退无路,想投河自尽。
有瞽者悯之,倾囊以助其行。有位盲人同情他,解囊相助。
选人入京,竟得官,荐至州牧。陈某赶赴京城,得到官职,后来被举荐为一州之长。
念念不能忘瞽者,自赍数百金,将申漂母之报。陈某一直念念不忘那位盲人,便亲自带了几百两银子,打算像韩信那样报答有恩的漂母。
而偏觅瞽者不可得,并其姓名无知者。但他四处寻访,始终没有找到那位盲人,而且连盲人的姓名也没查询到。
乃捐金建是院,以收养瞽者。于是就捐钱在沧州修建了这个养瞽院,收养盲人。
此瞽者及此选人,均可谓之善人矣。”这个盲人和这位陈某,都称得上是古道热肠的人。”
君瑞又言:“众瞽者留室一楹,旦夕炷香拜陈公。”刘君瑞又说:“盲人们在院里留出一间房子,早晚烧香膜拜陈公。”
余谓陈公之侧,瞽者亦宜设一坐。我认为在陈公的座位旁,也应为盲人设一个座位。
君瑞嗫嚅曰:“瞽者安可与官坐?”刘君瑞不安地说:“盲人怎敢与州官平起平坐?”
余曰:“如以其官而祀之,则瞽者自不可坐。我说:“如果按官位来祭祀,盲人当然不能坐。
如以其义而祀之,则瞽者之义与官等,何不可坐耶?”如果因为义举来祭祀,那么盲人的义和官员相等,怎么不能坐呢?”
此事在康熙中,君瑞告余在乾隆乙亥、丙子间,尚能举居是院者为某某。今已三十余年,不知其存与废矣。这件事发生在康熙年间,而刘君瑞讲给我听时,是在乾隆二十、二十一年间。当时,刘君瑞还能说出院中许多盲人的名字,如今已经三十多年了,不知养瞽院还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