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文言专题 >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阅读题集(doc/有答案)

[移动版] 佚名

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阅读题集 

1. (2019年绍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题。

【诗以见性】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①喜而作歌

[明]张元忭②

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说明:网页文档图片、内容及格式不完整,仅供预览,如果你需要二次校对过的doc文档和答案,请点此下载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③。

【注释】①稔(rěn):谷物成熟。②张元忭: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③骅蹓足:骅,骏马名;蹓(liù),慢慢走,散步。

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9年台州中考语文试卷)古诗阅读(4分)

[注释]①此诗为作者流放岭南与弟相别之作。

这两首写离别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2019年金华、丽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3. 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    

4. 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 (2019年宁波中考语文试卷)专题整理填诗文。

(1)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晓雾将歇,①____________”赋予了山林无限生机,“万籁此都寂,②____________”营造了禅院清幽的氛围,陆游笔下“③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热闹淳朴的乡俗,《醉翁亭记》中“觥筹交错,④____________,众宾欢也”再现了和乐融洽的场景。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笛声寄托了将士的思乡之情: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中的声音表现了诗人面对风雨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诗句。(填序号)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E.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部分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⑴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营造了          氛围。

⑵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上表达相似,请你加以赏析。(4分)

10.(2019年衢州中考语文试卷)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枕石

高攀龙

心同流水净,

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幕,

微闻钟磬声。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2019年浙江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阅读题集(参考答案)

1. 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平和祥乐。

2. 《南行别弟》用“江水”烘托离愁别绪,以“落花”自喻,表达诗人流放岭南与弟作别时内心的悲愤、伤感、凄凉、孤寂之情。《卢溪别人》中把自己比作“溪水”,像溪水一样陪伴友人,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要积极乐观,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

3.  吴音渐已变儿童

说明:网页文档图片、内容及格式不完整,仅供预览,如果你需要二次校对过的doc文档和答案,请点此下载

示例3: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融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感觉月华如水荡涤胸怀,淡然自适。《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看古寺、高林、曲径,体味远离尘世的快乐;听袅袅钟磬音,参悟禅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