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9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分类题集(课外文言文)
(2019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 “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① 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 使大夫种②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③ ,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传》)
【注】①伯嚭(pī):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③吊死问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
华语网说明:本份资源为华语网独家整理,网页文档内容及格式不完整,如果你认为本份资源不错,请点此进入下载页下载(共14份分类题集、每年都有更新)
C.吴王将许之 遂许先帝以驱驰
D.乃兴师北伐齐 伐竹取道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含义(4分)
⑴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
⑵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3. 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018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6题。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
,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
【注】沈周: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杨循吉: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
馆选: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
癯(qú)):瘦。
4.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B.与里人唐寅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部分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12.从本文看,作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的目的是什么?这与你学过的哪一篇文言文用意是相同的?(3分)
13.(2014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涸①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徐阶②辈皆器重之。
注释:①溷(hùn):猪圈,这里是限制的意思。②徐阶:人名,时任宰相。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少颖敏绝伦。
(2)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14.(2013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
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称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称大行?”共决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询曰:“奈何公亦颠倒若是?”答曰:“人有争气者,不可与辩。今其人妄谓己是,不屑证明是非,有争气矣。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奈何公亦颠倒若是?
②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15.(2012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