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9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分类题集(古诗词)
(2019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赠苏绾书记①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
华语网说明:本份资源为华语网独家整理,网页文档内容及格式不完整,如果你认为本份资源不错,请点此进入下载页下载(共14份分类题集、每年都有更新)
(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3分)
(2017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5-7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①
蒋捷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5. 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3分)
6. “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2分)
…部分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1.题目中的“ ”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1分)
12.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
13.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2分)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006-2019年苏州中考语文试卷分类题集(古诗词)(参考答案)
1. 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
2. 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绾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
3. 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不舍 之情。
华语网说明:本份资源为华语网独家整理,网页文档内容及格式不完整,如果你认为本份资源不错,请点此进入下载页下载(共14份分类题集、每年都有更新)
1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答案示例:不恰当。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1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