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文言专题 >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三峡课内阅读二则

[移动版] 作者:郦道元

三峡课内阅读一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为下列句中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A.如果 B.从 C.由 D.在

(2)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③绝巘多生怪柏。( )

A.断绝 B.极 C.阻绝 D.消失

2.以下分析不十分准确的是( )

A.第一段大笔勾勒磅礴七百里的三峡全景,重点描述了高山连绵不断,阳光和月色下的壮丽景色。

B.第二段用流水陪衬高山:伟岸雄峻的高山使一江急流汹涌飞驰,奔腾咆哮的江水又与两岸沉默的高山相应,又使三峡于雄峻之中增添了几分惊险。

C.第三段在描述了春冬之时三峡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幽美景象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良多趣味”的感叹。

D.第四段以“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朴渔歌结尾,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3.“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乘奔御风”相比较,显示了( )

A.三峡水流的湍急。 B.宣布皇诏的急切。 C.江行的风波险恶。 D.江水的惊涛拍岸。

4.翻译“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可自由浏览)

三峡课内阅读二

注:本文同时被收录为七年级期末检测试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读了这段文字,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想起李白诗作《早发白帝城》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6、解释带点的词2分

(1)夏水襄陵()(2)则素湍绿潭( )

(3)林寒涧肃()(4)哀转久绝()

7、比较下列加点词,选出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D、绝献多生怪柏 沿溯阻绝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1)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三峡这样的名胜之处,被人们开发了和开发着,人们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也可能忧虑人类活动对这些名胜的破坏。请你就此谈一点看法。 (2分)

 

查看更多文言文阅读 三峡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