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网_语文知识_初中语文_小学语文_教案试题_中考高考作文

首页 > 文言专题 > 文言文字词解释

高中常用复音虚词用法(供高考复习使用)

[移动版] 雪山

 

常用复音虚词用法2

复音虚词是指由几个单音虚词构成的语言单位,常以固定形式出现,所以有人称之为“固定结构”,在理解文意、翻译文句时会经常碰到。常见的复音虚词有:

复音虚词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于是

连词,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相同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相当于“于……此” “在这”“从这” 在这种情况下”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表时间,“在这时”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对此 于是余有叹焉
从此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无乃

与语气词配合,用委婉的语气表示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认识,一般表示询问,可译为“恐怕”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得无

得亡

得微

表达揣测性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等

①日食饮得无衰乎?

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表达反问语气,可译为“能不”

而后

副词性结构,表示经过一定的条件或时间后方能怎么样,可译为“才”“方才”等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

连词性结构,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常含有反问语气,可译为“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可得

助词性结构,“可”与“得”同义并列,一般用于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实现的可能性,可译为“可以”“可能”

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②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可得而

可得以

若此

述宾式结构,常用于疑问或反问句中,可译为“如此”“这样”

①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然后

连词性结构,用于句首表承接,相当于 “然后”,“然后才”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足以

助词性结构,用于动词前表示有条件、有能力去做某事,可译为“足够用来”“完全可以”“能够”

①是心足以王矣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若属

译为“你们”“你们这些人” 若属皆且为所虏

庸……乎

译为“难道……吗”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其……乎

孰若

译为“哪里比得上”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有……者

译为“有个……人” 邑市成名孝,操童子业,久不售

唯……是

由副词“唯”和助词“是”组成。“唯”限制动作行为的范围,“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译作“只……”

①唯命是听。

②唯余马首是瞻!

何以……为

由疑问代词“何”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何以”即“以何”的倒置。“何以……为”等于介词结构加动宾词组“为何”。可译作“用(要)……做什么” 敌未灭,何以家为?

非……则

表选择,可译为“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

其……其

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且……且

由两个连词“且”组成,表示并列关系,有时候前一个“且”字可省略。可译为“一面……一面……”“又……又……”“边……边……”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言于……曰

译为“对……说”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何……之有

疑问代词“何”同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共同作“有”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何”提前。“何有”之间嵌入结构助词“之”作“何”提前的标志。表示反诘。可译作“有什么……呢”

①宋何罪之有?

②夫晋,何厌之有?

何有于……

表反诘,可译作“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有时可理解为“何……之有”,但它中间的词语被省略,译时应补出。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之谓也

可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

②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之谓乎?

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栏目热点
热评资源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