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定格式“无(毋)乃…乎”
“无乃…乎”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疑问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测度。
句式中的“无”为副词,表示的意义相当于“非”;“乃”字,无实际意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无乃”,表示“不是”的意思,与疑问语气词“乎”相呼应,构成“无乃…乎”的凝固结构,这一凝固结构可以用“恐怕(只怕、大概)…吧”对译。
注意:“无乃…乎”切忌用“不是…吗”去对译,因为在古汉语中,“无乃…乎”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吗”则偏重于反问。
如:
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栖会稽》——如今君王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到了这种地步才寻求有智谋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②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论语·雍也》——在简单的基础上,再行简单,恐怕是过于简单了吧?
③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部队(因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④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新婚别》——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
⑤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
有时“无乃…乎”中的“无”字换成“毋”字,成为“毋乃…乎”的形式,其意义不变。
如:
君反其国而私也,毋乃不可乎?《礼记·檀弓》——您一返回国家便有了私心,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