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议论文复习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关于议论文的复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文体及阅读知识填空
1. 议论文以____ 为主,穿插记叙(如事实论据),也可以兼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____ 。
2.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 ,____ ,____ 。
3. 阅读时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能区分论点和____ 。区分中心论点和____ 。掌握论点的表述形式:___ ,____ 。了解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多数在____ ,部分在____ ,少数在____ 。中心论点只是文章中心的一部分。
4. 阅读时要能够分辨议论文论据的类型。论据主要有两类:____ 和____ 。事实论据包括:① 某一具体事例;② 概括的事实;③ ____等;道理论据包括:① 革命导师的经典言论,② 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③ 古今中外的____ ,④ ____等。必须明确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____ 。
5. 六年级中学过的论证方法有____ ,____ ,____ 。《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用____ ,引用列宁主义观点,论述国际主义的重要意义,用____ ,举出晋察冀边区人民对白求恩的评价的事例,来说明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用____ ,突出了白求恩精神的高尚,强调了学习他的必要性。
二. 阅读理解:
(一)
①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 此文段是在 的基础上展开___ ,___ 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__
__ 的___ 。这里用“___ ”与白求恩形成对比,既突出了白求恩的高尚,又阐明了学习他的___ 。最能体现两者鲜明对比的句子是:___ 。
2.“拈轻怕重”一词含有两个意义相对的字,请在下面词语的空格里填上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字。
A. 损_ 肥_ B. 见_ 忘_ C. ___倒置 D. 颠倒__
3. 本段的中心句是第__ 句,全段夹叙夹议,其中属记叙性的语句有___ ,议论性的语句有___ 句。
4. 语段还采用了正面介绍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正面介绍白求恩精神的句子有第_
___ 句,侧面描写的句子有第___ 句。
5. 第⑦句中加点的“这种人”指的是_______ 。
6. 为了论证第⑦句,文中举了几个事实作论据(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7. 语段兼用了文言句式与口语,生动简练。在对白求恩的称呼上文中前后三处都有所不同;“白求恩同志”、“白求恩”、“白求恩医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三种称呼意思相同,没有什么区别,可以换用。
B. 作为党员称同志,作为治病的称医生,转述别人的话直呼其名。
C. “同志”是针对共产党员而言的,“医生”是就职业而言的,白求恩是人名。
D. 三种称呼的含义相同,这种用法是为了避免语句的单调呆板。
8. 第⑩句中加点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在本段中被作者概括为“___ ”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①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② 一个纯粹的人,③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④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⑤ 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⑥ 一个有道德的人,⑦ 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1. ①~⑦句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⑥⑤⑦③ B. ①④③⑥②⑦⑤
C. ①④③⑤②⑦⑥ D. ①④③②⑥⑤⑦
2. “从这点出发”的“这”是__ 词,“这点”所指的内容是______
3. 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
4. 作者所阐明的学习白求恩的意义是:__________
5. 作者从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有利于人民”的含义。这五个方面的角度是:__ 、
__ 、__ 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 。
(三)
① 扩大视野,就要使学生广泛___ 课本以外的丰富的知识。②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③ 注重课外阅读是扩大知识领域的极其重要的一环。④ 可是当前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尚未养成,他们只知埋头书面作业,不知阅读书籍也是一种“作业”,常常是功课做完就算任务完成,其实这(A)是很不够的。⑤ 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固然十分重要,但这些作业(bì)竟只涉及某一方面的知识内容。⑥ 如果说,学生从教师那儿接受的知识,是一把可以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那么教科书以外的知识的海洋又何其广阔!⑦ 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在课堂里掌握的这把钥匙,去知识大海里(áo)游,去开发和获取无穷无尽的丰富的宝藏。这(B)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的兴趣。⑧ 青少年时期正是长知识的时期,他们求知欲旺,记忆力强,在这个时期多读点书,就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博大才能精深。
1. 第①句的横线上应填上的是( )
A. 了解、接触和掌握 B. 接触、了解和掌握
C. 接触、掌握和了解 D. 掌握、了解和接触
2. 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bì)__ 竟 (áo)_ 游
3. 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 / ③ / ④⑤⑥ / ⑦⑧ B. ①② / ③④ / ⑤⑥ / ⑦⑧
C. ①②③ / ④⑤⑥ / ⑦ / ⑧ D. ①②③ / ④⑤ / ⑥⑦ / ⑧
4. 分别写出文中加点的两个“这”指代的内容。(2分)
“这”(A)指__________
“这”(B)指__________
5.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
6. 文中有一句名言是:______ 。这句名言在文中起的作用是__ (A. 比喻论证B. 引用论证 C. 举例论证)
(四)
① “吃别人嚼过的馍馍没有味道”,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同学们在作文时牢记这条谚语是很有益的。为什么不少同学作文取材雷同,写法千篇一律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求新”的精神。
② 凡是真正懂得作文是创造性劳动的人,他在作文时总是刻意求新的。譬如写松树。孔子是这样赞颂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强调的是:到了寒冷的冬天,万木都凋零了,这才显出松柏的不畏严寒、坚贞不屈。陈毅元帅1960年也写了青松,但他就不重复古人的见解,而从另一个角度开掘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里的“大雪”是指当时我们所遇到的险恶的国际形势和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青松”则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诗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陶铸同志也写了松树,在《松树的风格》里,借松树讴歌了“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共产主义风格——那又是一个崭新的写作角度。由此可见,即使是针对同一事物,只要追求新意,不吃别人嚼过的馍馍,也是完全可以写出各具特点的好作品的。
1. 从论证方法看,这段文字采用的是___ ,文中三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___ 。
2. “吃别人嚼过的馍馍没有味道”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_____ .
3. 这段文字的论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_____ 。
4. “雪花”在人们眼中一般是纯洁的象征,请你也以“雪花”为话题写一句话,赋予“雪花”一种新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
(五)
① 一位诗人曾说:“虚荣的人只是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却注视着祖国的事业。”② 其实,如果把自己的名字与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倒也不妨注视一下。③ 但说到底,应该注视的是事业。④ 古往今来的真正名人,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成就和影响立足于世的。⑤ 像瓦特和蒸气机、马克思和《资本论》。⑥ 这些伟大的名人自己并不曾谋求“大名垂宇宙”,不曾用一毫的心思去乞求官方或人们的赏识。⑦ 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是为时人所不理解、不能容忍的奇思异想,为人类开辟了新的天地,他们的名字也就自然不朽了。⑧ 所以要想当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小写”自己的名字,“大写”自己该做的事业。
1.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15个字)
答:□□□□□□□□□□□□□□□
2. 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 / ④⑤⑥⑦ / ⑧ B. ①②③ / ④⑤⑥ / ⑦⑧
C. ①② / ③④⑤⑥⑦ / ⑧ D. ① / ②③④⑤⑥ / ⑦⑧
3. 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B.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C.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D.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 解释第⑧句中“小写”和“大写”的意思。
(1)大写:_________
(2)小写: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
1. 议论;分析事理,阐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2. 论点;论据;论证
3. 论题;分论点;表示判断的陈述句,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开头;结尾;文章的中间
4.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统计数字;名家名言;俗谚;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5. 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法
二.
(一)
1. 记叙;议论;记叙;记叙;总结;不少的人;必要性;⑥句
2. 公、私;利、义;本末;黑白
3. ①;①③④⑤⑥⑧⑨;②⑦⑩
4. ①;⑧⑨ 5. “不少的人” 6. C 7. B 8.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二)
1. D
2. 代;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3.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4. 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5. 思想、品质、道德、志趣、人生意义;排比
(三)
1. B 2. 毕;遨 3. D 4. 老师留的书面作业;丰富课外知识
5. 第③句(中心论点必定是作者明确的一个观点)
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B
(四)
1. 例证法;层层深入
2.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所创新,一味仿效别人是没有出路的。
3. 作文是创造性劳动,不能抄袭。
4. 雪花是大自然撒向人间的广告:啊,真正的冬天来了!
(五)
1. 人应该看重事业。 2. A 3. D 4. 看轻、看小;看重、看大